欢迎光临临泉县人大常委会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旧栏目 / 调查研究 / 调查研究
关于全县特色农业工作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浏览次数:4094   发布时间:2012-09-18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临泉县人大常委会2012年工作要点》安排,经主任会议研究,县人大常委会成立了以常委会副主任张凤国为组长,高玉玲、刘林、常中利、张培、何继轩等为成员的特色农业工作调研组。7月中下旬,调研组采取听取汇报、实地察看、召开座谈会等方式,重点对范兴集乡、高塘乡特色农业工作进行了实地调研,听取了两乡镇党委政府的工作汇报,察看了范兴集乡刘庄温室蔬菜种植、高塘乡生姜种植等情况。综合调研组和座谈会上与会同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我县特色农业工作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及有关部门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突出特色农业“特”字,大力实施“一村一品”战略,打造了一批特色农业品牌,全县特色农业工作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目前,全县特色农业总面积(复数)约75万亩,产值近2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7%

(一)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近年来,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引导培育特色农业发展,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达到树立一个典型、带活一种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目的。目前,仅范兴集乡半截楼瓜果有限公司、早春甜西瓜专业合作社已发展会员上千户、流转土地4万余亩,生产区域遍布全县及周边县市,亩产效益4000元以上。刘庄温室蔬菜种植基地已建成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体系,有效推动了我县大棚蔬菜产业的发展,全县已建成日光温室面积5000多亩,钢架大棚蔬菜面积12000多亩,保护地蔬菜3万多亩。杨小街乡自1998年引进2亩西洋南瓜,并积极推广,至2012年,杨小街乡西洋南瓜种植面积已达7000余亩,辐射张新、宋集、陈集、长官等乡镇,种植面积达2.3万多亩,亩均效益2000-3000元。

(二)加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合理区域布局,注重培育特色,大力实施“一村一品”战略。全县已建成一村一品专业村56个,其中:南瓜专业村7个、西瓜专业村5个、甜叶菊专业村5个、水果专业村4个、食用菌专业村4个、大葱专业村3个、辣椒专业村3个、其它蔬菜种植专业村7个、中药材专业村3个,其中省级专业村4个,市级专业村7个。初步形成了以范兴集为代表的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基地和西瓜种植基地,以高塘、土陂为代表的蜜本南瓜种植基地,以牛庄、谭棚、滑集为代表的中药材、食用菌种植基地,以瓦店、韦寨为代表的草莓种植基地,以姜寨、庙岔为代表的优质芝麻种植基地,以黄岭、白庙为代表的大葱种植基地,以杨小街为代表的盆栽荷花、大棚青茄和西洋南瓜种植基地,以吕寨、滑集为代表的延秋辣椒种植基地。

(三)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推动我县传统农产品上档次,涌现了一批叫得响的农字号品牌,如“祥宝”牌面粉、“盛和”牌麻油、“半截楼”和“早春甜”牌西瓜、“皖黄”牌大葱、“双杨”牌西洋南瓜等。“老集生姜”2012年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核准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二、特色农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县在特色农业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色农业在农业生产中取得效益比重不断增大,但也应看到当前还存在一些影响和制约特色农业发展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

1、意识不强。当前,我县的农业生产方式总体上仍停留在传统模式上,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大市场、大流通、高效益的产业发展观念尚未完全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发展意识不强等不利因素尚未根除。

2、农业投入少。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依然存在。农村道路和农田水利设施老化现象十分普遍,基层农技人员匮乏、实用农业技术培训不足等问题制约特色农业发展。

3、资金投入有限。由于我县财力薄弱,农业发展资金严重不足,金融投入受投融资政策、信贷等多种因素制约,金融支农难以落到实处。加之农业又属中长期项目,季节性强,回报率低,难以激发社会各界的投资热情。

4、土地流转难。在调研走访中了解到,当前土地流转是制约土地集约经营的主要问题,而部分农民思想保守,恋土情结严重,农民轻易不愿割舍土地;地块零散,一些土地面积存有争议;缺乏统一规范、市场化运作的土地流转机制等是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几点建议

为促进我县特色农业工作,促进农业增产增效,调研组提出以下建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发展农业产业思路。立足全县自然条件和特色资源,突出特色,把工作重点放在耕地的高效利用上,制订县乡特色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结合我县农村实际,加快出台土地流转办法。加大特色农业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农产品开发项目,以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正确引导农民进一步解放思路,更新观念,强化创品牌、保品牌、统品牌意识。

(二)创新经营方式,提升特色农业产业化水平。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成长型企业、合作组织纳入培育扶持范围,健全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带动生产基地建设,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化水平。鼓励农民创办农业专业互助合作组织,完善龙头企业、农业专业互助合作组织及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

(三)强化农业招商,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整合全县特色农产品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企业,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鼓励有技术、懂管理专业人才从事特色农业生产开发。加大现有农产品深加工生产企业培育扶持力度,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四)加大科技支撑,提升特色农业竞争力。加强与农业院校联系,建立县校合作机制,依托高校科技水平,着力提高我县特色农产品科技水平,增强产品核心竞争力;整合全县涉农科技人才队伍,加大科技培训力度。积极引进外地先进特色农业生产经验、技术,提升我县特色农业生产水平;加快建设我县特色农业新品种试验区、繁育区、农产品物流区,促进农业向高效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

(五)强化服务职能,为产业发展提供可靠保证。加强农产品产销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准确把握市场走向,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购销对接等服务,帮助农民提高种植业生产的科学性、前瞻性;加强科技咨询、科技示范、技术指导,及时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帮助农民破解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建立健全农业预防和抵御自然灾害的保障方案,指导帮助农民提高应急抗灾的能力;整合全县涉农资金,在涉农项目上捆绑使用;加大对农业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认真解决农民和农产品企业贷款难融资难问题,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县人大常委会特色农业工作调研组

                              20128